创新遥感技术赋能大型矿产基地水文地质调查 为资源开发筑牢水资源保障根基

来源:水环中心 作者:办公室 自然资源督察技术室 发布时间:2025-05-12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凭借创新多源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综合信息分析与水平衡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量身定制了地下水、地表水一体化调查监测技术方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与实践范例。

遥感技术凭借其宏观、快速、时空连续等优势,在地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多龙铜矿供水勘查项目中,水环中心科研人员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规律认知中的独特视角优势。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供水勘查区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译工作,精准识别流域土地覆盖类型,精细刻画区域地质地貌特征;从含水岩组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到控水构造的探测分析,再到地下水出露特征的捕捉,每一个环节都为全面掌握勘查区地质水文状况提供了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进一步探索分析盆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的转换规律,通过开展地表水系、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水文循环关系的研究,梳理出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换的空间规律,从而为供水勘察靶区的科学选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料,有效提升了供水勘查的效率与准确性。

与此同时,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区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及生态演化趋势,科研人员通过耦合多源的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构建起湖泊、河流、植被等水文生态要素监测影像序列。序列涵盖了近50年来丰富的地理信息,利用先进的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成功监测获取了冰川面积消长、湖泊水域范围变迁、河流流量波动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等关键信息。基于历史监测结果,通过对不同时期水资源数据的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气候、地质等因素,刻画了水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为研究区域生态演化进程提供了直观且连续的资料,支撑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生态系统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演变规律;更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取水后的生态影响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模拟取水后可能引发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变化,预测对周边湖泊、河流及植被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创新多源遥感技术在大型矿产资源基地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是遥感技术与地质勘查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它打破了传统调查监测手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对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高效、动态、精准监测,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的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这一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