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构建农田与湿地和谐共存新格局

作者:程旭学 耿昕 发布时间:2022-05-06

三江平原主要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多次改道变迁而形成的冲积低平原,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受多种自然因素综合影响,三江平原曾经沼泽湿地广布,林地草地茂密。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及沼泽化荒地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地面坡降过小、径流不畅和地面物质组成黏重,古河道、冰丘湖、牛轭湖、碟形洼地、线形洼地广布,渗透排水困难;其次是降水丰沛,夏秋多雨,沼生及湿生植物发育,生长茂密,进一步影响蒸发和排水。另外冬季积雪深,冻结期长,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就被冻结在地表和土壤层中,春季融冻后,使地表积水或过湿。以上因素都有利于沼泽湿地及沼泽化荒地的形成和发展。 

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1996年的湿地耕地化,天然湿地部分转化为旱田;第二个阶段是1996年至今的耕地水田化。这一阶段三江平原实施了“以稻治涝、以稻富民”战略,进行“旱改水”“湿改水”。其间水田面积由0.41万平方千米增长到2.79万平方千米,增长了近6倍。 

三江平原由满目水沼的天然湿地过渡到稻香弥漫的水田,是沧海变桑田的现实写照。同时,三江平原也完成了“北大荒”向“北大仓”的华丽蜕变。目前耕地面积已超过土地总面积的50%,现代化农业成为这里的基底景观和主导景观。如今三江平原年产粮食400亿斤,以人均每年消耗400斤粮食粗略计算,能解决一亿人一年的吃饭问题。 

三江平原不仅是我国东北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三江平原湿地保护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议开展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研究,进行农业地质区划,强化国土用途管制,构建现代农业生态背景下的“农湿兼顾”新格局。同时,深化水平衡和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保障农业生产和湿地生态用水。 

五十年代北大荒

如今北大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