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中心赣南扶贫找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王新峰 发布时间:2018-11-01

 兴国县高多村有农户324户,人口1710人。外出务工和种养是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4820元。2017年,高多村拥有了乡村产业——山东寿光打造的现代化蔬菜基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解决了蔬菜基地的“饮水”之困,打通了农业“造血”的任督二脉。

一、高多的需求之问:蔬菜要喝优质地下水 

2016年兴国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投资700余万元,对高多村1000余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发展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联结贫困户200户,用工120余人,是“现代农业+土地入股+农民就业”产业精准扶贫典范。2017年被列入兴国县六大攻坚战30个重点项目之一,是2017年底参与赣州市脱贫攻坚的参评项目。 

201710月中旬,兴国县政府在高多调研检查时,获知基地由于灌溉水源无法解决,蔬菜种植一再延迟,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已影响到兴国县2017年脱贫攻坚形势。“灌溉缺水”首次进入县委、县政府视野,遂向水环中心赣南扶贫找水项目组发出扶贫找水请求。 

二、高多的缺水之状:贫水的红层地下水分布不均 

在获悉缺水需求后,项目组经紧急会商,认为解决扶贫产业基地缺水,是项目扶贫性质所统筹的任务之一,是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的重要发力点。 

经踏勘发现产业基地位于严重贫水的红层砂泥岩区,1978年水文地质普查时曾在周边实施1眼孔深455.13米的水文地质勘探孔,单井涌水量101.95/天,认为此区白垩系赣州组砂岩普遍为贫水地层。园区内已人工挖掘6米深水井5眼,3眼无水,1眼坍塌未成井,仅1眼井水量40/天,显示园区内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 

三、高多的解困之径:多技术多方法集成找水再破瓶颈 

水文地质、水文物探技术人员经过3天共同努力,综合对比分析高密度剖面揭示的地质结构与白垩系赣州组的沉积环境和动力模式,判定白垩纪晚期地层岩石格架塑造的“泥包石”特征对地下水赋存运移的控制,确定井位5处,其中备用井位1处。相比于传统找水方法,此次把地质资料分析和物探结果解译全部移到野外一线,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用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1天内完成了高多1号井(孔深67.9米,稳定水量272/天)和高多2号井(孔深61.9米,稳定水量234/天)2眼井的钻探施工,后续完成高多3号井(孔深62.9米,稳定水量432/天)和高多4号井(孔深70.9米,稳定水量144/天),四井合计涌水量1082/天。在井距百余米情况下做抽水试验,各井水位、水量互不影响,充分验证了项目组对地质结构的判断。 

兴国县政府在获知探采结合井成功出水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慰问野外作业人员,并就水环中心鼎力支持兴国县脱贫攻坚表达了由衷感谢。 

四、高多的振兴之路: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人才全面振兴

    探采结合井彻底解决了兴国县高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综合旅游示范项目1000亩无公害基地灌溉用水,盘活了集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红色景点、丹霞地貌、古迹遗址和风水品鉴“五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彻底解决了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了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振兴之路已经铺就,千年古村,欣欣向荣,随着古迹修复、地质公园和地质文化村建设的逐步到位,乡村全面振兴指日可待!